信息來源:信息部 ‖ 發(fā)稿作者:管理員 ‖ 發(fā)布時間:2017-01-31 00:00:00 ‖ 查看次
課程設置體現(xiàn)了感性體驗與理性升華的結合,直接感受與間接感悟的結合,平面印象與立體深化的結合,對學員所產(chǎn)生的影響全面多元而深刻,達到“心靈上的震撼”,有效地提高了干部教育的有效性。
1、感性體驗與理性升華相結合
我們的課程設置著重于充分利用本地的革命歷史資源,讓學員與這些資源進行零距離的接觸,去現(xiàn)場觀看、體驗,獲得感性印象。學院在課程設置中加重理性升華的環(huán)節(jié),將感性體驗作為課程設置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為了得到理性上的升華,經(jīng)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越。
課程設置中獨具特色的現(xiàn)場教學,首先通過講解員的解說讓學員對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形成感性的認識,之后教師圍繞本處的歷史,緊緊依托現(xiàn)場資源,遵循教育培訓規(guī)律,進行主題升華,構建“十個一”模式,努力把靜止的、平面的歷史資源轉化為立體的、鮮活的形象,激發(fā)學員情感,啟發(fā)學員思考,增強教學的震撼力,很好地實現(xiàn)了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品牌課程是創(chuàng)設當年八路軍在延安生活與戰(zhàn)斗的場景,開展“南泥灣大生產(chǎn)體驗”教學活動。讓學員身著八路軍服裝,穿過敵人的封鎖線,深山急行軍六公里去開荒種地,挖苦菜,包餃子,讓廣大學員體驗革命之不易,讓他們的心靈在穿越中得到震撼和升華。
現(xiàn)場感受的感性體驗喚起了學員的激情,但激情對心理的刺激是強烈卻又短暫的,為了將這激情永遠留存在心中,就要加以理性的指導。將理性的激情與激情的理性相結合,使學員從浮光掠影的印象到感觸良多的印跡,從表象的記憶到入腦入心,將感性體驗與理性升華相結合,達到教育的目的。
2、直接感受與間接感悟相結合
只有自己親身體驗過的事物,才能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直接感受可以讓學員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而且由于是自己親自動手去做的,因而能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也更能深入理解其中的含義。因此,需要將直接感受與間接感悟結合起來。
課程設置中的眾多課程都是讓學員去現(xiàn)場親身感受,有的甚至會讓學員親自去動手做,如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與農(nóng)戶一起做力所能及的農(nóng)活,一起交流探討,“在做中學”,讓學員獲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同時,在學員通過親身經(jīng)歷獲得直接感受的同時,進一步將直接感受與理論學習相結合,讓學員在理論的指導下思考、提升,在社會實踐活動之后進行調查報告的撰寫,就是學員運用間接的理論知識來反思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的過程。實現(xiàn)直接感受與間接感悟的結合,以理論學習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理論學習。
3、平面印象與立體深化相結合
平面印象是指橫向上的廣度,立體深化是指縱向上的深度,平面印象與立體深化的結合體現(xiàn)在課程設置的整個體系與每門課程的設置兩個方面。
課程設置中的每門課程從各個方面對學員施加影響,但這種影響并不是孤立的、分散的而是集中的、系統(tǒng)的,它們統(tǒng)一于對學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精神教育的核心。各個課程的教學是這個核心上的一個點,他們在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上對學員形成影響,是教學效果的整體上的一個方面,共同作用于各個感官,將看到的與聽到的、感受到的與想到的綜合起來,形成多元化的、立體的教學效果。
每堂課、每個教學點的教學所依托的革命歷史資源是平面的,只在現(xiàn)時的歷史維度上呈現(xiàn),雖直觀卻不能深入,通過不同的課程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主題進行豐富和深化,從而使之飽滿和立體化。如教師對每個現(xiàn)場教學點的主題和思想的挖掘,就是一個不斷深入到歷史的深處去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還原歷史,形成一個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的立體時間和空間,以史鑒今,以史寄情,達到歷史資政育人的作用。
課程設置是一個系統(tǒng)的、立體的、多元的課程體系。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的地方課程和本校課程的開發(fā)和使用,實現(xiàn)了按需施教,全方位體現(xiàn)了培訓的功能定位,使干部教育培訓效果更具針對性和全面性。
部分專題課程一欄表:
1、《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輝煌十三年)》
2、《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
3、《延安時期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及其歷史經(jīng)驗》
4、《延安時期的文化建設及其歷史貢獻》
5、《延安時期反腐倡廉的歷史啟示》
6、《延安時期局部執(zhí)政的歷史經(jīng)驗》
7、《延安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
8、《延安文藝座談會及其重大意義》
9、《延安時期毛澤東處理重大事變與事件的策略藝術》
10、《延安整風與群眾路線教育》
11、《延安時期黨的群眾路線》
12、《延安時期群眾工作的方法和藝術》
13、《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
14、《改進工作作風,做好群眾工作》
15、《牢記黨的宗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16、《新時期黨群關系面臨的新挑戰(zhàn)》
17、《學習新黨章,做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表率》
18、《落實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方法創(chuàng)新》
19、《為民、務實、清廉豐富黨的群眾路線》
20、《弘揚延安精神,加強黨性修養(yǎng)》
21、《延安整風與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
22、《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23、《基層黨支部書記黨務知識培訓》
24、《延安精神與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
25、《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及精神實質》
26、《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27、《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解讀》
2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解讀》
2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度解析》
30、《科學發(fā)展觀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
31、《紅色文化傳承與國家文化安全》
32、《全面提升干部執(zhí)行力》
33、《共青團工作的方法與藝術》
34、《加強修養(yǎng)提升團干素質》
35、《加強修養(yǎng)提升領導魅力》
36、《領導干部的心理壓力與心理調適》
37、《(贏在職場)如何提升職業(yè)素質》
38、《職場禮儀》
39、《黃土風情文化賞析與體驗》
40、《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